分娩现场,总是充满各种意外和惊喜。
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曾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分娩的全部过程,直到听说了这个真实案例:
一位新生儿刚出生就对妈妈"微笑",在场的人都被这温馨一幕感动,却见产科医生突然给了宝宝一巴掌!
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,然而,事后婆婆却对医生连连道谢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宝宝出生后对妈妈笑,医生却反手给了一巴掌,婆婆知道后连连道谢
小丽是一位32岁的初产妇,怀胎十月,终于迎来了分娩的日子。
她和丈夫、婆婆一起来到医院待产。经过近8小时的阵痛,小丽顺利生下了一个6.8斤重的男婴。
"宝宝出来的那一刻,产房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,"
小丽回忆道,"我看到他的小脸蛋时,突然发现他对着我笑,那种感觉太神奇了,仿佛我们母子之间有种特别的联系。"
然而,就在小丽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时,站在一旁的产科主任刘医生却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——她迅速上前,轻轻但坚定地拍打了宝宝的背部和屁股。
"当时我被吓到了,心想'医生为什么要打我的宝宝?'我婆婆也紧张地站了起来,"
小丽说,"但随后我们听到了婴儿洪亮的哭声,刘医生脸上的紧张表情才放松下来。"
事后,刘医生解释道,宝宝出生后没有立即啼哭,而是呈现出类似"微笑"的表情,这其实是新生儿缺氧的危险信号之一。
医生的及时干预是为了刺激呼吸反射,帮助宝宝尽快建立正常呼吸。
"如果当时我们只顾着被'微笑'感动而延误了抢救时间,后果不堪设想,"
刘医生严肃地说,"新生儿窒息可能导致脑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"
了解真相后,小丽和家人的惊讶转为深深的感激。特别是小丽的婆婆,作为有经验的老人,更是理解了医生行为的重要性,连连向刘医生道谢。
如何正确认识新生儿早期反应?专家建议这样做
1️⃣ 学会区分反射性动作和有意识行为
新生儿的很多动作都是原始反射,而非有意识的行为。例如吮吸反射、抓握反射、甚至一些面部表情,都属于生理性反射。
如何辨别:真正的微笑通常在婴儿清醒、注视着照顾者并伴随眼神交流时出现。而反射性"微笑"则可能在宝宝睡眠或无特定对象时随机出现。
我的大果在满月前经常在睡梦中"微笑",当时我还以为她在做美梦,后来儿科医生告诉我那只是消化系统活动引起的面部肌肉收缩。
了解这些知识,可以帮助父母更理性地观察宝宝的发展状态。
2️⃣ 重视新生儿早期预警信号
新生儿不会说话,但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发出健康警报。以下信号需要父母特别注意:
异常安静:健康新生儿应该有响亮的哭声,过于安静可能是体力不足或呼吸问题的表现
皮肤青紫:尤其是口唇周围,可能提示氧气不足
呼吸急促或不规律:正常新生儿呼吸速率约为40-60次/分钟
拒绝进食:可能提示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问题
3️⃣ 信任专业医护人员的判断
在孩子出生的关键时刻,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至关重要。
有时他们的行为可能看似突兀甚至"粗暴",但背后往往有重要的医学原因。
具体做法:
产前了解正常分娩流程和可能的医疗干预
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,不懂就问
在紧急情况下,先配合医疗措施,事后再寻求解释
记得大果出生时,医生立即剪断了脐带而没有按我预期的等它停止搏动。
事后才知道,当时大果脐带绕颈一周,医生的及时处理避免了潜在风险。
在生死攸关的时刻,医生的专业判断往往比我们事先设想的分娩计划更重要。
果妈寄语
作为经历过两次分娩的妈妈,我深知那一刻的紧张与美妙。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奇迹,而医护人员的专业保障则是这奇迹安全降临的守护者。
小丽的故事提醒我们,在育儿路上,情感固然重要,但科学知识和专业判断同样不可或缺。
有时,爱不仅是温柔的注视,还可能是看似严厉的拍打;不仅是顺从孩子的意愿,还包括在必要时做出对孩子健康有益的决定。
作为父母,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如何爱孩子,还有如何用科学和智慧来爱。
互动话题:你在孩子出生时,是否也遇到过令你困惑但后来发现非常必要的医疗干预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,一起学习,共同成长!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